海棱香木• 📉 VC撤退:热钱涌出的时代落幕,2021年后投资额断崖下降交易锐减。
• 🎮 小游戏兴起:休闲小游戏依赖流量驱动和ROI计算,海外高风险如平台误封致命。
• 🎨 独立游戏复兴:发行商支持成为资金可靠来源,但创意易同质化如“肉鸽”类泛滥。
• 🏢 头部垄断:资金流向大公司并购,头部挤压中小开发者呈现“大象踩蚂蚁”格局。
• 💡 理性回归:热钱减少过滤投机者,更多热爱驱动者坚守成本控制底线月,白栩最终放弃了为他的扩展现实(XR)创业项目寻找融资。他努力了一整年,签过两三份投资意向书,但最终没有拿到任何投资。
2024至2025年的中国游戏产业呈现出一幅充满矛盾的图景。一方面,市场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内实际销售收入突破3257亿元人民币,用户规模稳定在6.74亿,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另一方面,游戏创业的土壤日益贫瘠与严酷。由移动互联网红利和大量投资带来热钱共同催生的“淘金时代”逐渐落幕。
据伽马数据统计,2025年5月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86%
2021年以前的游戏行业是一个“热钱多”的时代,一个只要有好产品、好团队,甚至仅仅是一个好PPT,就可能有无数资方追着你跑的时代。
当下的游戏市场上已经几乎见不到这样大量的资金流向初创公司,因为在中国市场风险投资的视野里,游戏并非一个常规、持续的投资门类,始终是特殊的。一方面是游戏是否能成为爆款带来收益难以预测,另一方面是资方难以找到退出路径——由于游戏公司上市困难,仅靠产品上线后分红带来的收益,远达不到VC的预期。就像前游戏VC庄明浩说的,“游戏从来都不是中国VC们擅长的事”。
白栩公司的危机在2020年降临,资方“出了麻烦”,导致他的公司账户被冻结。资金链断裂时,游戏离上线还有一定距离,白栩试图继续寻找投资者接盘。他找到了2家资方,签好了协议,但都卡死在了尽职调查这一步,没人愿意投资一个过往账目有如此大风险的公司。
根据InvestGame的统计,移动游戏的投资总额和融资交易数量在2021年后便急剧下降,并在随后的几年持续减少
(风口上的泡沫)、AI可能带来的技术革命或头部互联网公司领衔的资本市场异动——暂时压倒了行业固有的结构性风险时,资本才会蜂拥而至。换句更简略的说法是,需要发展掩盖风险。
专注于休闲小游戏出海的制作人昨日之歌察觉到了市场方向,并试图抓住它。他没有寻求外部投资,而是将自己几乎全部的现金——近400万元现金,投入到自己的新公司。初期的进展似乎验证了他的判断,过往丰富的项目经验让他在3个月内收回了成本。
昨日之歌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的从业经验,为了避免“太长不看”还会做成思维导图
幸运的是,昨日之歌的一款游戏恰好赶上了海外“吸血鬼Like”的风口。这给了他退出的机会。他把这款游戏的成功归结于运气。“这款产品是像素风,直接抄的《吸血鬼幸存者》,并不是很有独创性……品质真的一般。”然而踩到了风口上,这些都不再重要。这款游戏的成功吸引了一家长期与他们有外包合作的外国公司的注意,收购了他的项目,得以让他还清所有债务。
在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拥有穿越周期能力的便是人本身。一个看似完美的商业计划在执行中往往会与最初的设想产生巨大偏差。产品可能不好玩,资金可能耗尽,关键技术可能无法攻克——这些都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件。因此,沈黎评估一个项目应不应该投资时,最先关注的是这个团队,尤其是其领导者是否具备应对这些挫折的素质。
InvestGame在7月17日发布的有关近5年游戏投资的报告中总结说,移动游戏投资热潮在2021年达到顶峰,2021年后市场热度骤降。2022年的融资金额和交易数量几乎是2021年的一半。此后逐年下滑,到2025年上半年仅完成2亿美元融资和35笔交易。
(投资)干嘛,想不清楚就拿,就废了。”当下的市场环境,迫使所有人回归理性。
“草莽时代的所有人都会进入淘金,这样的过程恐怕一去不复返了。”白栩感慨地说。
|